发布会上,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详细介绍了“中核集团‘华龙一号’海内外示范工程进展”,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就“小堆科研历程和项目进展”做了专题发布。
“华龙一号”海内外示范工程进展顺利
“华龙一号”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,是国家自主创新、集成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成果,是在我国几十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基础上,汲取世界先进设计理念合作研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。
据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介绍,“华龙一号”在基于成熟技术的基础上,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,以及完善的严重事故应对措施,增强抵御极端外部事件能力,吸收福岛事故后经验反馈等重要设计特征,显著提高了电站安全性,并兼顾了电站性能与经济性要求。反应堆采用中核集团“177堆芯”设计,核燃料采用中核集团开发的CF自主品牌。“华龙一号”的技术和安全指标符合最新的国内、国际核安全法规标准要求,具有成熟、安全、先进和经济性好的特点。
发布会上,刘巍介绍了“中核集团‘华龙一号’海内外示范工程进展”。目前,该集团共有4台“华龙一号”核电机组开工建设,且均进展顺利。
在国内,中国三代核电“华龙一号”全球首堆——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自2015年5月开工以来,正按照62个月的总工期计划推进工程设计、设备制造、现场施工、项目管理等进程,进展好于预期,预计今年5月,福清核电5号机组将实现穹顶吊装,这标志着该国家重大工程由土建阶段转入设备安装阶段,更意味着中国的三代核电首堆工程进展顺利,打破世界“首堆必拖”的魔咒。作为“十九大”献礼工程,它的顺利进展,体现了中国核电建设的实力,也必将增强国际市场的信心,推进中国核电“走出去”战略的实施。
“华龙一号”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机组于2015年8月20日开工建设;2016年卡拉奇核电3号机组也已开工,目前工程进展顺利。
中核集团积极参与到“一带一路”的国家战略中,“华龙一号”的“走出去”不断取得突破。除了巴基斯坦外,目前已与阿根廷、英国、埃及、巴西、沙特、阿尔及利亚、苏丹、加纳、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。
“玲龙一号”全球首过IAEA安全审查具备建设条件
相比核电站几十乃至上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来说,小堆拥有小型化、模块化、一体化、非能动等先进革新型技术,具有安全性高、灵活性好、用途广泛等优势,可以作为分布式电源建在接近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,实现城市区域供热和工业工艺供热,可以为偏远地区的中小型电网供电,可以作为移动电源为海洋资源开发等供电,并可以用于海水淡化等。
模块式小堆(ACP100)是中核集团基于军用核动力和成熟压水堆技术研发的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压水堆,是军民深度融合、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。同时,为加快推动小堆产业化发展,中核集团专门为ACP100注册了“玲龙一号”商标。
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华介绍,“玲龙一号”具有一体化反应堆技术、高效直流蒸汽发生器技术、屏蔽主泵技术、固有安全加非能动安全技术、模块化技术等技术特征;具有技术先进及成熟、多用途、部署灵活、设备成熟度高、工程可实施性好等突出优势。
截至目前,“玲龙一号”研发设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,具备工程建设条件。同时,“玲龙一号”是全球首个通过IAEA通用反应堆安全审查(GRSR)的先进小堆技术。
一些国家对中核集团的小堆产生了浓厚兴趣,纷纷表示出合作意愿。中核集团已与巴基斯坦、伊朗、英国、沙特、印尼、蒙古、巴西、埃及、加拿大等国开展了小堆合作洽谈,并已与部分国家开始项目谈判工作。
据发布会信息显示,中核集团已经掌握了世界主要堆型核电站的建造、运营和维护技术与方法,并自主研发、出口了三代核电技术“华龙一号”,形成了自己的核电品牌;还通过出口积累了大量海外工程管理经验。此外,中核集团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体系,铀资源、核燃料、核环保工程的国际合作开发也打下一定的基础。这是中核集团国际合作开发的底气。
中核集团是我国唯一出口过核电站并实现批量出口的企业,已成功向7个国家出口过6台核电机组、8台反应堆或核动力装置,并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贸关系,正在商谈核电及铀资源、核燃料、核技术应用等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。